沉迷网络怎么办,青少年怎样拒绝沉迷网络( 三 )


祝你早日摆脱网瘾的困扰 。 这帮人,肯定能解决你的问题 有调查显示,中国约有2000万喜好网络游戏的“网游少年”,其中12%有不同程度的网瘾 。 由于沉溺网络游戏的某些行为特征与毒品成瘾有相似之处,网络游戏被视为“电子海洛因” 。 青少年一旦陷身,单凭自身之力便难以自拔 。 为了帮助他们戒网瘾,心理治疗、军训治疗、甚至药物治疗等方法都派上了用场 。
在安徽省合肥市,几名大学毕业生以“过来人”的经验,自创了一套“另类戒网法”,并且尝试着依靠这一发明自主创业 。 到目前为止,经过他们治愈的10余个“网瘾患者”几乎全部从网络游戏的泥潭中中成功脱身 。 “过来人”自创“戒网瘾法” 毕业于安徽省交通学院土木工程系的余强,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帮助沉溺在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的青少年戒网,并通过这种途径开始自主创业,办起了戒网咨询站 。 “其实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我决定放弃自己在原来的工作 。 ”余强说道 。 一次无意间在大街上的网吧门口,余强见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 一个十几岁大的孩子几天没回家在网吧上网,父亲辗转着找到网吧,拖出孩子就在街上揍起来 。 让余强和其他围观的路人吃惊的是,孩子倔强地站着,一言不发,眼神木讷 。 家长见状更加气愤难耐,打骂不休 。 “我一下子就想起来我以前迷恋上网的时候,父母也是这样教训我的,看见那个孩子就像看见了以前的自己 。 在沉迷其中的时候,网络游戏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乐趣,任何打骂在这种乐趣面前,都是‘毛毛雨’ 。 ”余强回忆说 。 “直到后来我觉得没有乐趣之后,网瘾才算彻底摆脱了 。 ” 站在一个“过来人”的立场上,余强认为,自己对青少年为何染上网瘾,以及陷其中的每一个阶段会出现怎样的心理变化都有着切肤的了解 。 而自己走出网瘾的过程,“也很具有代表性” 。 于是,2006年3月6日,余强在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了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并找来有着类似经历的四名同学,大家共同合作办起了戒网咨询站 。 “工商局的人说我们这是新行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和方式就暂时写‘生活咨询服务’吧,更准确一点 。 ”余强笑着说 。 这些“过来人”们聚集在一起,一起分析当初沉溺网络游戏的原因,分析如今感觉“简单重复而幼稚”的网络游戏曾给自己什么乐趣,最终又是什么契机让他们顿悟,或是彻底摆脱网瘾,或是能够正确地对待网络游戏,自发自觉地控制游戏时间 。 他们认为,结合自身的经历,他们已经找到了网络游戏的“死结”,一旦遇到需要帮助的青少年,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 出招:“隐身”辅导加“黑客软件”
余强和他的同伴认为,目前社会上常见常用的戒网法都有本身不可避免的弊端 。 如心理疗法,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达到戒网瘾目的 。 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只对自制力强的人有效,而且要求施教者必须口才特别好,并对教育有着很多年的经验,因此作用有限 。 又如军训等素质拓展训练法,只是用外力强迫孩子在特定时间、地点、生活环境下离开网络,其实没有解除网络游戏的“诱惑力” 。 而药物治疗则“最不可取”,会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 。 “我们一直认为网瘾不是病,只是一种习惯和爱好 。 因为觉得网络游戏有乐趣,孩子必然选择不停地去玩,戒网瘾的根本任务其实是消除这种强烈的心理喜好 。 ”余强说 。 而他们消除网瘾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两招 。 招数之一:“隐身”辅导 。 实施戒网时,余强和同伴们不会以戒网瘾工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孩子面前,而是与家长书面或口头约定,以朋友的身份介入孩子们的生活,参加到他们的网络游戏之中 。 “和我当年一样,有网瘾的孩子对戒网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好像罩着一层免疫壳,外人无论做什么都对他产生不了任何影响,所以我们不以‘对立者’的身份出现,相当于解除了这层‘武装’ 。 ” 对那些习惯在网吧玩游戏的孩子,他们会悄悄地参与游戏,“和他们一起玩” 。 在这种“隐身”辅导的过程中,余强他们会“串通”好,在游戏中不断地“夹击”戒网瘾对象,“让他在游戏中受挫,怎么玩都不顺手、不顺心,削弱他从网络上得到的快乐,几个小时后就会让他觉得‘今天没意思,改天再来’,这样不断地反复直到让他感到厌烦,”余强介绍道,“一旦他在游戏中受挫决定停下来不玩,自身的犒赏系统就会发挥作用,这一点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