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是什么样子的图片,乾隆送给魏璎珞的通草花是何物

“鲜花有重新开放的一天,人们不再是少年 。”3354诸宸
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丰富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各种花草 。这种独特的自然资源造就了中国人种植和赏花的传统习惯 。古人说,花是天地之钟 。
可惜的是,无论花有多鲜艳,最终都会枯萎,多少有些遗憾 。为了一年四季都能欣赏花的美丽,古人运用智慧发明一种特殊的假花——通草花 。

通草是什么样子的图片,乾隆送给魏璎珞的通草花是何物

文章插图
电视剧《延禧攻略》中,夫差皇后发现储秀宫的妃子花钱太多 。为了提倡节俭,夫差皇后向皇帝提出了许多建议,其中之一就是用草花代替珍珠和祖母绿 。平日里好面子的皇上居然没有反对,还将通草花作为礼物送给女主角魏璎珞 。
这出戏没有展示花是什么,那么为什么通草花可以与珍珠翡翠相提并论呢?现如今还能找到通草花吗?.
以纸乱真的通草花
曹彤花是曹彤的一种花 。这门手艺始于五代十国,成于宋代,盛于清代,衰于近代 。
【通草是什么样子的图片,乾隆送给魏璎珞的通草花是何物】在五代十国年间就已经有人发明通草花的前身,并且用以装饰 。但是技术不成熟,也没有多少人愿意花心思专研 。直到宋朝,通草花才真正诞生 。
通草是什么样子的图片,乾隆送给魏璎珞的通草花是何物

文章插图
割草、割花技术之所以形成于宋代,是因为宋代人的生活习惯 。在在宋朝年间无论男女都喜欢在自己头上戴朵花,而且越是好汉越喜欢带五颜六色的鲜花 。's小说《水浒传》中,有许多头上开满鲜花的水浒英雄,浪子颜卿“鬓边常戴四季花”;短命二郎阮小五“鬓边插一朵石榴花”;关索杨雄“爱在鬓边插翠芙蓉”.
不单是民间,就连朝堂上宋朝官员们也爱头上戴朵花 。,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写过这样一首诗:“牡丹、牡丹、玫瑰,都开在千顶官帽上 。”意思是皇后里的每个人头上都有花,官帽上有牡丹、牡丹、玫瑰等各种花 。可见,头上戴花是宋朝人的习惯 。
花百日不开,真正的花不长久自然枯萎 。如何能够永驻鲜花的美丽呢?于是宋朝古人发明了通草花 。通草质轻软,色白,不易被水淋湿 。古人以此为原料制成精美的人造花,即“曹彤花” 。
加工后的花菜质地轻薄,色泽鲜艳,永不褪色,可长期放置 。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古人的青睐 。宋代文豪苏轼曾盛赞童,作诗一首
通草是什么样子的图片,乾隆送给魏璎珞的通草花是何物

文章插图
宋朝时,在“荼縻花似通草花,桃花似蜡花,海棠花似绢花 。”,皇宫派人到手工业中心扬州,让工匠制作鲜花和贡品,供皇帝使用 。1008年,泰山被封在宋真宗东部 。宴会上,宋真宗和陈尧叟举杯畅饮 。宋真宗把头上的花摘下来,自己戴在陈尧叟的头上 。爱,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
随着时代的发展,割草、割花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宫廷贵族到平民百姓,割草、割花都可以购买和佩戴,割草、割花已经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装饰 。巨大的需求孕育了割草花卉的巨大市场 。除了大文豪喜欢,皇宫也喜欢,甚至用它作为赏赐的礼物 。
以福州为例 。清光绪年间,谢来到福州,亲眼目睹了福州人的造花过程 。他称赞闽南人善于“巧手生花” 。工匠们花完之后,会把花放在位于安泰河畔的花市里 。
黎明前,来自四面八方的商人聚集在安泰河边 。这些商人一下船,就开始和福州的园丁讨价还价,精心挑选鲜花,戴在耳朵上或含在嘴里,非常热闹 。从在清朝乾隆年间,扬州、福州、杭州等地更是成为著名的制作通草花的盛地 。可以看出,清代的花卉市场是多么的热闹 。
img src="http://pic.caodingtushuguan.com/211213/1634293c6-3.jpg">除了通草花以外,聪明的古人还以此延伸出许多种类的工艺品 。例如广州的通草画,一种利用通草纸和通草花上色技术所绘制的图画,由于通草画具有中国本土特点,深受西方人士喜欢,广州十三行一度出现不少的通草画坊 。
可是,曾经如此繁荣的通草花为什么在现代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却消失不见呢?
热闹步入衰微
近代以来,通草花开始走向衰弱 。导致通草花式微的原因有很多 。
首先,通草花制作繁琐,产量低下 。通草花制作工艺复杂,首先需要将通草用特殊工艺制作成一张小薄片,然后再根据花的形状剪出花瓣、花茎、花根等,最终经过串、捻、擀等十二道工序做出花的样子 。
通草是什么样子的图片,乾隆送给魏璎珞的通草花是何物

文章插图
为了让花更加美观,工匠师还会根据自家的独门秘方给花进行漂白、上色、镶铁丝、造型、整理等等工序 。制作过程中不可马虎大意,需要先打湿让花有韧性,再进行加工,如果不先打湿则容易破碎 。一步做错则全花报废 。
做通草花不能使用机械,因为通草花之所以形状各异,靠的是手艺人的手下功夫,而机械无法如此精细,所以通草花的制作只能依赖人力 。因此,通草花的产量十分低下 。
第二、近代以来,洋货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尽管洋货在质量上不如通草花,但是数量巨大,价格低廉,冲击了中国通草花市场 。面对价格高昂的通草花,人们更加愿意选择普通的洋货假花,由此洋货渐渐挤占通草花的市场份额 。
最后,通草花品种单调,仅限于中国传统花卉 。受到欧风美雨的影响,近代不少中国人开始喜欢外国花卉,面对单调的通草花,消费者不太买账 。
通草是什么样子的图片,乾隆送给魏璎珞的通草花是何物

文章插图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通草花在民国时期衰微,从必备品变成小众产品 。市场萎缩,让从业者纷纷放弃制作通草花,转行到其他行当 。
如今的通草花技术面临一个重大的困境 。
技艺面临失传
老一辈手艺人逐渐退休,年轻人不愿意学,导致通草花技术面临失传 。老一辈人不是没有想过要挽救通草花,他们努力创新通草花技术,并且取得不小的成绩 。
1953年,通草花花匠钱宏才发明了“通草菊花”,开辟新的种类 。随后他与其他手艺人一块开发了各种通草花盆栽 。1958年,倪俊生、杨致祥、钱宏才三人制作的通草花作品,还被送到莫斯科参加展会,深受国外友人赞叹 。
通草是什么样子的图片,乾隆送给魏璎珞的通草花是何物

文章插图
可是这些无法扭转通草花衰微的局面 。放眼全国,真正掌握通草花技术只剩两位老人,钱宏仁和戴春富 。他们都来自扬州,年龄都超过80岁 。
两位老人曾经想过招收徒弟,可是通草花看上去容易做起来难,做一朵花需要坐上一整天,大部分人一天下来就受不了,因此劝退不少年轻人 。前几年,曾经有一位90后的女孩拜师,但是跟了四年以后,最终受不了离开通草花行业 。
2007年,扬州通草花技术被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二老也就此成为非遗传承大师 。面对如此称号,两位老人并不开心,因为他们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传承人,他们担心随着这门手艺会断在他们手里 。
很可惜的是复兴之路道阻且长,浮躁的社会很难找得到能够沉下心来认真学习的年轻人 。
通草是什么样子的图片,乾隆送给魏璎珞的通草花是何物

文章插图
结语
毫无疑问,这些技艺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凝聚着中国民族的智慧 。但是技艺由于复杂、难学而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 。如果我们任由它们的消亡,看着无人再唱京剧,无人再懂刺绣,那么中华民族还有自信心吗?
很多时候,我们都厌恶商业化,觉得非遗继承人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师 。但是越是排斥商业化,越是后继无人 。只有将非遗作品融入当代人生活中,让大家喜欢,并愿意为之花钱,这才是最好非遗最好的保护方法 。
与其让非遗保存在博物馆,保存在老手艺人手中,但不如让他们走向大众,用独特、创新的方式延续自己的活力,生生不息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