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对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有哪些新认识?

2005年,国外Powell等对比了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情况,认为两者病理改变类似,有时很难区别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细胞脂变和气球样变发生率较高 , 而酒精性脂肪肝的肝小叶炎症、Mallory小体、胆管增生和肝纤维化较明显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酒精性脂肪肝常同时并存或交替存在,促使病变呈进行性经过 。
2007年 , Hepatology杂志上Zakhari等专家进一步确认饮酒史和饮酒量在判别“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两种疾病上起关键作用 。意大利的前瞻性研究认为:饮酒量每天30g为“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危险阈值 。排除“酒精性脂肪肝”的目前饮酒量在亚太地区和中国为男性每周<140g,女性每周<70g;西方国家男性每周<210g , 女性每周<140g 。
2005年,国内范建高教授等报道:“酒精性脂肪肝”的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才出现酒精性脂肪肝,但又报道2周左右每天酒量超过80~160g者就可出现酒精性脂肪肝 。2007年国外认为:过度饮酒、肥胖、过度饮酒加肥胖可使脂肪性肝病的患病风险分别增加3.6、11.6和17倍 。又认为每天饮酒量≥50g可增加肥胖,而每周饮酒125~250g者可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 。
2007年,Bedogni等报道:对一组排除HBV和HCV的可疑酒精性肝病患者随访平均8.5年,酒精摄入每天增加20g,脂肪肝发病率就增加17%,而病死率也随之增加10%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