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哪天 重阳节历史演变


重阳节是哪天 重阳节历史演变

文章插图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
重阳节是哪天 重阳节历史演变

文章插图
重阳节历史演变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
重阳节习俗一: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强身健体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
重阳节是哪天 重阳节历史演变

文章插图
重阳节习俗二:饮菊花酒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 。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
重阳节习俗三:佩茱萸重阳节,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
【重阳节是哪天 重阳节历史演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