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药学历史悠久 , 医家辈出 。 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 , 历代医家通过理论研究、经验的总结 , 形成了各自的学术思想 , 致使不同的学说不断涌现 。 中医学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继承性 , 师承授受是古代学习中医的主要手段 , 也是中医学延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 一些医家研究共同的领域 , 或共同的学术见解和观点 , 再加上他们之后的师承关系 , 学术上互相影响 , 共同形成了一个学术流派 。 扁鹊学派是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中 , 不断总结经验 , 不断充实和完善 , 上升为理论知识 , 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 。
 
在《史记 。 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 出入十余年 , 乃呼扁鹊私坐 , ……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 。 又云:“扁鹊又使第子子阳厉针砭石……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 。 ”
 
东周时期 , 扁鹊师承医宗长桑君 , 其弟子有子阳、子豹等数人 。 由于这一历史时期师承关系已经形成和存在 , 就为扁鹊学派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 长桑君、扁鹊及弟子这一医学群体 , 为中医脉学、针灸、方药等诸多方面奠定了临床和理论基础 。 《史记 。 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太仓公者 , 齐太仓长 , 临淄人也 , 姓淳于氏 , 名意 。 少而喜医方书 。 高后八年 , 更受师同郡里公乘阳庆 。 庆年七十余 , 无子 , 使意尽去其故方 , 更悉以禁方予之 , 传黄帝、扁鹊之脉书 , ……临淄人宋邑 。 邑学 , 臣意教以五诊 , 岁余 。 济状王遣太医高期、王禹学 , 臣意教以经脉高下及奇络结 , ……淄川王时遣太仓马长冯信正方 , 臣意教以案法逆顺 , 论药法 , 定五味及和齐汤法 。 高永候家丞杜信 , 喜脉 , 臣意教以上下经脉五诊 , 二岁余 。 临淄召里唐安来学 , 臣意教以上下经脉 , 奇咳……”西汉时期的公乘阳庆、淳于意、冯信等十余人以及东汉时期的程高、郭玉 , 东汉末年的华佗、张仲景等又形成了一个医学群体 , 使扁鹊学派得到进一步发展 , 一些医学名著问世 。 南北朝时期 , 出现了“东海徐氏” 。 自名医徐熙始 , 亘八代之久 , 世代名医辈出 , 医学著作众多 , 丰富了扁鹊学派的医药宝库 , 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 。

扁鹊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文章插图

扁鹊学派虽然是脉学的创始人 , 但其并无亲撰之作 。 淳于意受之于公乘阳庆的那一些医书 , 《汉书 。 艺文志》所录的《扁鹊内经》、《扁鹊外经》、《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虽己失传 , 但仍可从“残存”的蛛丝马迹中考证出这些都是扁鹊学派的著作 。 《扁鹊心书》也均为扁鹊学派著作 。 李伯聪先生提出:第一 , 中医的学派争鸣始于战国时期 , 而不是“医之门户分于金元”;第二 , 中医史的发展历程不是“一元(一个学派)一脉正统传承”的过程 , 而是“多元(多个学派)争鸣并进”的过程 。 因此 , 扁鹊学派是中医史上出现最早 , 在战国、秦汉时期享誉最高、影响最大的学派 。
【扁鹊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