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三长两短最初来源于什么 成语三长两短最初来源简单介绍

【成语三长两短最初来源于什么 成语三长两短最初来源简单介绍】

成语三长两短最初来源于什么 成语三长两短最初来源简单介绍

文章插图
1、三长两短,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 cháng liǎng duǎn 。意思是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是对人的死亡的一种婉转说法(多用于假设、虚拟) 。古时棺木不用钉子,用皮条把棺材底与盖捆合在一起 。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 。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三长两短”即源于此 。
2、另一说与欧冶子所铸的五把剑有关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欧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磐郢),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其中胜邪和鱼肠乃短剑,另三把乃长剑 。这三长两短五把剑,锋利无比,一般人遭遇到这五把剑就有性命之忧,所以后世把各种危及人生命的风险称为三长两短 。不过都有些牵强 。最可信的是三长指三柱香,两短指两支蜡烛,活人是不受这些东西的 。需要用到香烛的八成是死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