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的四大绝配吃法营养又健康

豆腐是公认的营养食品 。它不但天然健康 , 还简单易做 , 是我们常吃的家常菜 。豆腐做菜 , 口味可浓可淡 , 和所有食材几乎都“百搭” 。但如果想要更好地吸收豆腐的营养 , 在餐桌上就要给它找好“搭档” 。
配点肉:蛋白质好吸收
大豆有“植物肉”的美誉 , 它是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质最优秀的食品 。用大豆做成的豆腐 , 蛋白质也不会差 。不过 , 豆腐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不是非常合理 , 也不是特别适合人体消化吸收 。
加蛋黄:钙补得更多
就像吃钙片的同时需要补充维生素D一样 , 吃豆腐要补钙 , 就要搭配一些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 。因为在钙的吸收利用过程中 , 维生素D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虽然豆腐含钙非常丰富 , 豆腐中的钙比同量的牛奶还多 , 但在吃豆腐时 , 搭配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物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
蛋黄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 , 因此鲜美滑嫩的蛋黄豆腐是补钙的优秀菜肴 。动物内脏 , 如肝脏、血液中的维生素D含量也很高 。
加海带、紫菜:能多补碘
豆腐不但能补充营养 , 还对预防动脉硬化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这是因为豆腐中含有一种叫皂苷的物质 , 能防止引起动脉硬化的氧化脂质产生 。但是皂苷却会带来一个麻烦 , 引起体内碘排泄异常 , 如果长期食用可能导致碘缺乏 。所以 , 吃豆腐时加点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一起做菜 , 就两全其美了 。
放青菜、木耳:更防病
豆腐虽然营养丰富 , 但膳食纤维缺乏 , 单独吃可能带来便秘的麻烦 。而青菜和木耳中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 正好能弥补豆腐的这一缺点 。
另外 , 木耳和青菜还含有许多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抗氧化成分 , 搭配豆腐食用 , 抗病作用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 , 绿叶蔬菜中的草酸含量较高 , 应先焯一下 。

豆腐的四大绝配吃法营养又健康

文章插图
豆腐的四大营养绝配
豆腐吃多了有害吗?
美味不可多贪 , 好东西也要适可而止 。长期大量吃豆腐可能产生如下问题:
第一 , 促使动脉硬化 。豆制品含有极为丰富的蛋氨酸 , 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半胱氨酸 。它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 , 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于动脉壁上 , 导致动脉硬化形成 。
第二 , 促使痛风发作 。豆腐含嘌呤较多 , 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 , 多吃豆腐易导致痛风发作 。
第三 , 导致碘缺乏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的皂角甙 , 会加速体内碘的排泄 。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 , 导致碘缺乏病 。
【豆腐的四大绝配吃法营养又健康】第四 , 引起消化不良 。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 , 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 , 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 , 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
第五 , 增加肾脏负担 。在正常情况下 , 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经过代谢 , 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 , 由肾脏排出体外 。人到老年 , 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 , 此时若不注意饮食 , 大量食用豆腐 , 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 , 加重肾脏的负担 , 不利于身体健康 。
哪种豆腐最营养?
不同豆腐 , 营养有别 。传统的中国豆腐是将黄豆浸泡于清水 , 泡涨变软后磨成豆浆 , 然后用盐卤或石膏“点卤” , 使豆浆中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凝聚而成 。市场上的豆腐主要有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假豆腐”等几大类 。
北豆腐 。又称老豆腐 , 一般以盐卤(氯化镁)点制 , 其特点是硬度较大、韧性较强、含水量较低 , 口感很“粗” , 味微甜略苦 , 但蛋白质含量最高 , 宜煎、炸、做馅等 。尽管北豆腐有点苦味 , 但其镁、钙的含量更高一些 , 能帮助降低血压和血管紧张度 ,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还有强健骨骼和牙齿的作用 。
南豆腐 。又称嫩豆腐、软豆腐 , 一般以石膏(硫酸钙)点制 , 其特点是质地细嫩 , 富有弹性 , 含水量大 , 味甘而鲜 , 蛋白质含量在5%以上 。烹调宜拌、炒、烩、氽、烧及作羹等 。
内酯豆腐 。抛弃了老一代的卤水和石膏 , 改用葡萄糖酸内酯作为凝固剂 , 添加海藻糖和植物胶之类物质保水 。虽然质地细腻 , 口感水嫩 , 但没有传统的豆腐有营养 。这是因为 , 一来大豆含量少了 , 吃起来没有豆腐味;二来豆腐的钙和镁主要来自石膏和卤水 , 而葡萄糖酸内酯凝固剂既不含钙也不含镁 , 营养价值因而下降 。
“假豆腐” 。现在市场上还有许多“花样豆腐”:日本豆腐、杏仁豆腐、奶豆腐、鸡蛋豆腐等 。虽然同叫“豆腐” , 模样都是水润白嫩 , 吃起来口感爽滑 , 但却和豆腐一点关系也没有 。因为 , 这些“豆腐食品”的原料中压根没有大豆 。以日本豆腐为例 , 其实 , 就是用鸡蛋制成胶体溶液后凝固制成的“鸡蛋豆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