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刘祖贻:医道传十代,济世三百年

“正气存内 ,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 其气必虚 。 ”11月14日早上 , 《黄帝内经》的朗诵声 , 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内回荡 。
“正气” , 就是人们熟知的“免疫力” 。 流传2000余年的中医药文化 , 拥有着只有国人知晓的浪漫 , 从历史长河中 , 延续至今 。
浪漫之外 , 更是予人新生的力量 。
时值深秋 ,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林荫道上 , 落叶遍地 , 凉风萧瑟 。 在门诊室6楼14诊室 , 国医大师刘祖贻 , 正在把脉问诊 。 绣口一吐 , 便是救命金方 。
新生 , 在一剂剂良方中孕育 。
传承十代的刘氏医学 , 在三百多年间 , 救下的生命多不胜数 。 即便年过八旬 , 退休二十余年 , 刘祖贻仍是坚持每周四上午坐诊 。
国医大师 , 是我国给予中医医师的最高礼遇 , 致敬的是一场场新生 , 亦是对中医药人济世救人的赞许 。
60余载光阴 , 与每一剂良方的相会 , 在刘祖贻看来 , 方剂不只是方剂 , 更是生命 。
刘氏医学“儒医结合”的传统 , 让刘祖贻博览群书 。

国医大师刘祖贻:医道传十代,济世三百年

文章插图

· 国医
湖南 , 中医药资源大省 , 拥有国家重点品种居全国第二 。 雪峰山脉 , 资水流经处 , 湖南省安化县金门山 , 古老而神秘的梅山文化在此发祥 。 1937年7月 , 刘祖贻便在这里出生 。
延医求治者接踵 , 拜师求学者甚众 。 据《刘氏族谱》记载:刘家自康熙年间起便以行医为业 , 至今已有300余年 , 刘祖贻由此成为刘氏医学第九代传人 。
虽隅居安化山区 , 但“刘氏中医”之名 , 响彻邻县的桃江、桃源等地 , 刘祖贻的多个先辈 , 因医术高超而在县志上留名 , 父亲刘永康便是一代名医 。
8岁跟随父亲习医 , 15岁出师独立应诊 , 刘祖贻一生都在与“医”为伴 。 “家族三百多年的历史沉淀 , 坚定了我学中医的想法 , 这也是我先天得天独厚的地方 。 ”
刘祖贻回忆到 , 自己学医 , 从诵读“四小经典”(《医学三字经》《四言药性》《汤头歌诀》《濒湖脉诀》)开始 , 继而精读《内经知要》《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经纬》等经典名著 , 由此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
除了学习家学 , 刘祖贻也接受了学院式教育 。 1957年 , 刘祖贻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中医进修学院 。 1年后 , 刘祖贻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 , 进入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 , 并成为全国名中医、“湖南中医五老”之首李聪甫的助手 。 此时的刘祖贻 , 只有21岁 。
家学渊博 , 又遇名师口传心授 , 还经常与一起共事的刘炳凡、欧阳锜等老中医切磋医理 , 研究学术 , 刘祖贻的中医水平迅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 渐至成为一代名医 。
【国医大师刘祖贻:医道传十代,济世三百年】“私人教育模式和学院式教育模式各有优势 , 两者结合 , 才能培养出一名中医 。 ”刘祖贻总结着自己的成长经历 , 始终坚守着古来的中医传承 , 但又在继承与变革中 , 让中医药学不断进步发展 。
70年代,刘祖贻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 , 认识到中药的免疫双向调节作用,认为无论是扶正,还是祛邪的中药都能提高免疫力或抑制免疫 。 多年探究温病的发展,刘祖贻成为中国最早的中医免疫学研究者之一 , 这对推动中医免疫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成就显著 , 但刘祖贻并不止步于此 , 他还对内、妇、儿科疾病,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的辨治颇有心得,提出以六辨七治为主体的脑病辨治体系,并擅长从肝肾论治脑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