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皮

清热驱虫杀虫
别名:楝皮、楝根木皮、楝木皮、双白皮、楝根皮、紫花树、川楝皮
性味:味苦,性寒 。有毒 。
归经:归胃、脾、肝经 。
煎法:
适用体质: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癖麻风;外治滴虫性**炎 。
用法用量:4.5~9g 。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清热,燥湿,杀虫,驱虫,疗癣 。
 
苦棟皮图片
苦楝皮主治用于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多种寄生虫病所致的虫积腹痛,以及湿疮疥癣瘙痒等 。
现代用于治疗滴虫性肠炎、滴虫性**炎、蛔虫性肠梗阻 。
苦楝皮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主含川楝素、苦楝酮、苦楝萜酮内酯、苦楝萜醇内酯、苦棟萜酸甲酯、苦楝子三醇等 。具有驱虫、镇痛、抗炎、抗血栓、抗肿瘤等作用 。
现代研究,该药煎剂或醇提取物均对猪蛔虫有抑制以至麻痹作用,驱蛔作用的有效成分为川楝素;大剂量的川楝素(每只大鼠,静脉或肌内注射2mg)能引起大鼠呼吸衰竭;川楝素对大鼠有不可逆地阻遏间接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但不影响神经的兴奋传导,也不降低肌肉对直接刺激的反应;川楝素对肉毒中毒动物具有治疗作用 。对致死量A型肉毒中毒的小鼠,中毒后6小时给予川棟素,有明显治疗作用 。
1.苦楝皮具有驱蛔虫作用 。
2.苦楝皮有驱蛲虫作用 。
3.苦楝根皮醇提取物有抗血吸虫作用 。
4.苦楝皮水和醇提取物均有杀灭绦虫原头蚴的作用 。
5.苦楝皮有抗真菌作用 。
6.苦楝皮有兴奋肠平滑肌作用 。
7.印度苦楝叶粗提物增大剂量能显著降低血压并能减慢心率 。
苦楝皮禁忌体弱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
肝炎,肾炎患者慎用 。
孕妇忌用 。儿童慎用 。
【苦楝皮】本品有毒,不宜过量和持续服用 。
①偶见轻微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嗜睡、腹痛等;服用过量则可致严重呕吐、腹泻、呼吸中枢麻痹、中毒性肝炎、腹腔内脏出血、精神失常,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
②严重心脏病、活动性肺结核、胃溃疡、贫血及体质虚弱、脾胃虚寒、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均应忌用或慎用 。孕妇忌用 。儿童慎用 。
苦楝皮食用方法-泡水喝的功效日常用量:4.5~9g 。外用适量,研末,用猪脂调敷患处 。以使用鲜品效果为佳 。
苦楝皮选方1、治顽固性湿癣:苦棟皮适量 。先将苦棟皮洗净,晒干,烧灰,调茶油涂抹患处,隔日洗去再涂,重复3次 。
2、治虫牙痛:苦棟皮适量 。水煎去渣,取汁,用来漱口 。每日3次 。可治虫牙痛 。
3、治痢疾:苦棟皮10g,骨碎补、梃木花各8g,荆芥、青木香各5g 。水煎去渣,取汁,温水送服 。可治痢疾 。
4、治蛲虫病:苦楝皮、苦参各10g,蛇床子5g,皂荚2.5g 。将以上4味中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大冬大,放入肛门或**内 。
5、治瘘疮:苦楝皮、当归各100g,薤白150g,生地黄250g,腊月猪膏100ml 。水煎,熬成膏,敷于孔上,令生肉 。
 
方一:治疗钩虫病
新鲜苦楝皮60g,水煎2~3小时,得药液20~30ml,1次服完,连服3次 。
方二:治疗圬经不调
苦楝子、香附、当归、川芎各10g,水煎服 。
方三:治疗脘腹病、肝郁胁痛
苦楝子、延胡索各10g,水煎服 。
方四:治疗顽固性湿癣
苦楝根皮适量,烧灰,研为细粉 。茶油调涂,隔天洗去再涂 。
方五:治疗脓疱疮
鲜苦楝叶适量,浓煎洗患处 。
方六:治疗蛲虫病
苦棟皮75g,百部150g,乌梅10g 。加水2大碗,煎成1大碗,每晚用50ml药液灌肠1次,连续2~4次 。
方七: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新鲜苦楝根皮150g,加鲜葱白100g,共捣烂,加醋适量调匀,用细面粉少量制成药饼 。外敷胳周,待药干燥后换药,直到腹痛缓解,肛门排气并排出蛔虫为止 。
方八:治疗各类癣
苦楝皮适量,烘干,研细末,醋适量,调涂患处 。
苦楝皮怎么吃-用法用量苦楝皮药用部位为楝科植物楝树、川楝树的树皮及根皮 。
苦楝皮选购保存干皮以皮细、紫褐色、有显著横斑白点、断面层次分明、味苦为佳 。
根皮以皮厚、刮去栓皮、呈黄白色、富纤维者为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