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

产业内贸易、产业竞争力、产业布局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网址
什么是产业内贸易?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针对国与国、劳动生产率差别较大的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实践中又出现了一种和传统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的新现象,即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又出现了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 象 。 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
从产品内容上看,可以把国际贸易分成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国家进口和出口的产品属于不同的产业部门,比如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这种国际贸易称为产业间贸易;另外一种被称为产业内贸易,也就是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因此这种贸易通常也被称为双向贸易或重叠贸易 。
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中,将产品分为类、章、组、分组和基本项目五个层次,每个层次中用数字编码来表示 。 这里所涉及的相同产 品,指的是至少前三个层次分类编码相同的产品 。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

文章插图

何谓产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亦称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某国或某一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 。 竞争力实质上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因此,产业竞争力内涵涉及两个基本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比较的内容,一个是比较的范围 。 具体来说:产业竞争力比较的内容就是产业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最终体现于产品、企业及产业的市场实现能力 。 因此,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产业的比较生产力 。 所谓比较生产力,是指企业或产业能够以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方式持续生产出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产 品,并由此获得满意的经济收益的综合能力 。 产业竞争力比较的范围是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区域的概念 。 因此,产业竞争力分析应突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产业集聚、产业转移、区位优势等 。
什么是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 。 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 。
产业布局内容有三部分:产业布局层次(全国性产业布局和地区性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机制(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和产业布局的计划机制);区域产业结构(产业构成和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各个产业构成的比例关系的总和) 。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产业布局的特点:各个产业由于自身的技术经济要求不同,而在布局上呈现出不同特征;各地区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