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医发展简史

苗族医药的起源很早 。 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而苗族医药见诸史籍的时间也很早 。 西汉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 。 苗父之为医也,以营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 。 诸扶之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 ”“苗父”者谁?有的学者认为:“刘向《说苑》说上古有人名苗父,……这个苗父就是黎、苗族的巫师(巫医),巫师治病主要是祈祷禁咒术,但也逐渐用些酒、草等药物”(《中国通史简编》) 。
 
由于苗族本身无本民族文字和史实的记载,故其医药的起源难于考证,但从众多的其他文献和传说、古歌中,仍可窥知其具体情况,其特点一是起源较早,历史悠久;二是起源于苗族人民生产和生活实践 。 苗族由于生活于药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较早地了解和掌握了植物的知识和药用价值 。 至今在苗族地区,几乎每人都能认识掌握几种甚至几十种药物治疗方法,有些地方家家户户门庭院落房前房后皆种植一些常用药物,形成人们应用草药极为普遍的特点,具有“百草皆药,人人会医”之称,史载楚国巫师经常用苗药作巫具,《楚辞》中有不少记有被称为“苗药’、的“菖蒲”和“泽兰”,长沙马王堆一、二号汉墓把“泽兰”作为殉葬品,说明了苗药的历史悠久和广泛应用 。
 
由于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医籍,这同苗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很难确定一样,苗族医药发展无明显的分期 。 但苗医发展史上确实存在一段较长的“巫医合一”的时期,《说苑辨物》上所说的“苗父”属于这种情况,《宋史.蛮夷列传》载:“西南诸夷,汉地,……,疾病无医药,但击铜鼓、铜沙锣以祀神 。 ”苗族人民喜用铜鼓,用它祀鬼神以治病,是较早时期的情况 。
 

苗医发展简史

文章插图

我国汉族地区在春秋时期,巫与医已经完全分离,但经济科学文化落后的苗族,却比较完全地保存了“巫医合一”的特点 。 道光《凤凰厅志.风俗篇》载:苗族民间“疾病延医服药之外,惟祈祷是务,父母病则延老者,十八人牲牢为请命于神,谓之打十保护 。 童子病则延巫为之解煞,名曰杨关 。 ”这种“巫医合一”的方式,用苗族的俗语来讲,叫做“巫医一家,神药两解”,到清代还很盛行,民国《剑河县志》载:“民知尚稚,笃信鬼神,患病者不事医药治疗,惟气灵于巫祝,有跳神走阴诸名色” 。 民国《兴仁县志》载:“黑苗巫曰密那,遇病延之,杀犬而禳,名曰打老魔 。 ”上述记载很多,除方志外,清.田雯《黔书》载:“苗人……病不服药,惟祷于鬼,谓巫为鬼师,鬼师乘以愚人” 。 清.梁雪绳《黔苗词》中曰:“寨旁岩屋湄边,手携力弩作嬉嬉,病来不解神农药,杀犬屠牛事鬼师 。 ”可见苗族医药中,巫师治疗疾病并非个别现象,而是一个历史现象 。 有的地方延续至今,呈现了十分复杂的情况 。
【苗医发展简史】 
苗医外治法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起源于巫术,虽然它们已完全脱离了巫术的内容与形式,如苗医的滚蛋疗法,最早是巫师敲蛋占卜望鬼时,为加强其法术的神秘性,将煮热的蛋滚动全身而形成 。 滚蛋疗法在苗医中广为流传 。 操作简便,疗效较好 。 更为独特的是,苗医应用滚蛋后蛋壁和蛋黄的颜色变化以诊断并预后疾病,这同巫师敲蛋占卜有着某种联系,构成了苗医的诊法特点 。 其他如化水疗法、踩铧口疗法等,也有类似情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