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生吃三文鱼后差点丧命!隐形“杀手”原来是……

【老人生吃三文鱼后差点丧命!隐形“杀手”原来是……】本文转自:江苏新闻
最近
南京一位老人在尝了几片三文鱼后
出现轻度畏寒
右手微微刺痛
两天后老人情况加重
高热不退、精神萎靡
整个右上肢逐渐红肿热痛
出现了大小不一的水疱
并伴随着剧烈的呕吐与腹泻!
老人生吃三文鱼后差点丧命!隐形“杀手”原来是……
6月15日
南京市第一医院介绍了这起病例的情况
当时, 老人已出现脓毒性休克表现, 被立即送入抢救室进一步监护治疗 。
很快各项检测结果提示:呼吸衰竭、内环境紊乱、炎症因子结果“爆表” 。 刚完成初步检查与评估, 患者的血压就已下降至休克状态, 被紧急转运至EICU加强监护治疗 。
此时医师们对患者的病情充满疑问:没有外伤甚至细小的伤口, 却出现了极为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没有肺部基础疾病, 却出现了急性呼吸衰竭;迅速进展的吐泻与败血症提示着这是一次异乎寻常的考验, 考验着医生、威胁着患者 。
面对红肿的右臂、遍布的水疱、即将出现的“骨筋膜室综合征”甚至坏疽, 医师们立即穿刺留取患肢脓液及血液标本, 行NGS(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 争取尽早明确病原体, 实施精准抗感染治疗 。
第二天, 病原体检索结果显示, 竟是在南京多年未见的“创伤弧菌”——杀手中的杀手!
创伤弧菌, 隶属于弧菌属, 它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 不耐高温, 可从各种海产品中分离得到 。 它有个同属的兄弟为大家所熟知, 就是臭名昭著的“霍乱弧菌” 。
超过95%的致死性创伤弧菌感染发生在亚热带地区, 比如宁波、上海等地, 尤其是夏季 。 易感人群包括慢性肝病、基础免疫力低下、长期嗜酒者 。
该菌感染主要有三种亚型, 包括原发性脓毒症(43.1%)、创伤感染(45.9%)和胃肠炎(5%), 其中原发性脓毒症常见于生食牡蛎等贝类海鲜后, 病原体通过胃肠道入血, 爆发脓毒血症, 变现为急性发热、寒战、休克和典型血性大疱样皮损 。 可迅速恶化为脓毒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病死率可超过50%以上, 幸存者也大多截肢或残疾 。
终于明确了病原体, 也明白了平时因病需要口服免疫抑制剂的老先生是通过进食海鲜而患病的, 南京市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风湿免疫科、药学部、烧伤整形科、肾脏内科、泌尿外科等科室的专家齐聚急诊ICU, 商议综合对策 。
通过精准治疗, 老人的体温和呼吸逐渐正常, 红肿和水疱一点点消退, 关节能活动了, 胀鼓鼓的皮肤也有皱纹了 。
老人生吃三文鱼后差点丧命!隐形“杀手”原来是……
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秦海东提醒:
夏日炎炎, 到海边游玩戏水或是品尝海鲜大餐时, 一定要注意做好保护措施 。
特别是基础免疫力比较低或者肝功能不良者, 应注意在挑选处理海鲜时, 戴好防护手套, 防止被扎伤 。
如已有伤口, 避免接触鲜活海鲜、海水;
避免进食生冷贝类, 尽量煮熟或烹调彻底后再吃;
海鲜如放进冰箱冷藏, 可能只暂时抑制创伤弧菌代谢, 并不一定会杀灭创伤弧菌 。
如果被海鲜扎伤或者进食海鲜后, 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呕吐、腹泻、肢体肿胀等症状, 应尽早就医、尽早治疗 。
经及时有效治疗后, 一般可以恢复良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