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上医治未病出自哪里,治病于未病 原文


请问:上医治未病是啥意思?原文: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 不治已乱治未乱 , 此之谓也 。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 乱已成而后治之 , 譬犹渴而穿井 , 斗而铸锥 , 不亦晚乎?
译文:

因此圣人不是在生病之后才去治疗 , 而是在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就进行预防;不是在身体的功能紊乱之后才去调理 , 而是在身体的功能还没有紊乱的时候就进行预防 , 说的就是这些道理 。
疾病已经生成然后才去用药治疗 , 身体的功能紊乱之后才去进行调理 , 打一个比方 , 就像是口渴了然后才去掘井、战斗已经开始了然后才去铸造武器—样 , 不是太晚了吗?
出自《四气调神大论》 , 选自先秦佚名《黄帝内经·素问》 。





扩展资料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 , 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 , 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 。 相传为黄帝所作 , 因以为名 。 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 , 作者亦非一人 , 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
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 , 冠以“黄帝”之名 , 意在溯源崇本 , 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 。 实非一时之言 , 亦非一人之手 。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 《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 。 《灵枢》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 , 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 , 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 , 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 , 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 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 , 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 , 被称为医之始祖 。
参考资料来源:
"上工不治己病治未病"出自哪篇经典著作?"上工不治己病治未病"出自经典著作《四气调神大论》 。
原句是: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 不治已乱治未乱 , 此之谓也 。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 乱已成而后治之 , 譬犹渴而穿井 , 斗而铸锥 , 不亦晚乎?
译文:因此圣人不是在生病之后才去治疗 , 而是在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就进行预防;不是在身体的功能紊乱之后才去调理 , 而是在身体的功能还没有紊乱的时候就进行预防 , 说的就是这些道理 。
疾病已经生成然后才去用药治疗 , 身体的功能紊乱之后才去进行调理 , 打一个比方 , 就像是口渴了然后才去掘井、战斗已经开始了然后才去铸造武器—样 , 不是太晚了吗?


扩展资料:
四气调神大论因全篇着重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的特点 , 以调摄精神情志而得名 , 故名篇 。 内容主要解析顺应四时阴阳变化 , 调养精神情志的原则和方法及逆之的危害性 。 提出“春夏养阳 , 秋冬养阴”的养生基本原则 。 说明了顺应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