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宁老髦肉是什么肉

【抚宁老髦肉是什么肉】
简介抚宁老髦肉创始于1871年 , 在百余年的历史中 , 以色鲜、味香、洁净、防腐而闻名于冀东 , 成为抚宁著名的地方熟食 。抚宁老髦肉 , 系以创始人王锡符的绰号“老髦”而命名 。其色棕黄 , 肉质净 , 具有弹性 , 料味深入 , 质嫩不绵 , 清香滑口 , 熏味香醇 , 伏日不招蝇、腐败 , 耐于贮存 , 便于携带 , 且风干而不变质 。
历史文化据清雍正六年《王氏家谱》记载 , 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 , 王巨贤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到坟坨管理区的旧县村落户 。几代相传 , 至王增这辈 , 虽然人丁兴旺 , 但是皆无功名 。王增(1873—1958)9岁时随祖父王锡符迁到抚宁县城西街 , 典房居住 , 以煮猪头为业 。起初日煮一两个 , 买卖也不太兴旺 。心灵手巧、善于思考的他 , 经过反复试验 , 精心制作 , 不仅色泽鲜艳 , 味道鲜嫩可口 , 销量大增 , 后来每天可煮十余个 。由于王增口音不太清晰 , 每天将煮好的熟肉背到鼓楼根下叫卖:“烧肠、烧肉喔!”当地人听不清 , 都听作“髦肉喔” 。天长日久 , 人们便给他起个外号叫作“老髦” , 他熏制的猪肉得名“老髦肉” 。1917年后 , 王增不断探索 , 改进制作工艺 , 使得“老髦肉”味美适口 , 肥肉不腻 , 颇受顾客赞誉 , 连奉军大帅张作霖也经常派人来关内买“老髦肉”用以馈赠亲友 。因此 , “老髦肉”在东三省及京津一带名声大振 。“老髦肉”的加工制作非常讲究 , 选肉严格 , 不鲜的不要 , 过肥的不要 , 清洗认真 , 不得留下残存毛根 , 猪肉和猪头、下水配比适量 , 确保老汤纯净 。城关西街“老髦肉馆”从清代至民国初期较为繁荣 , “老髦肉”颇有名气 。1933年春日军占领抚宁城后 , 日伪、土豪劣绅残酷欺压剥削 , 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 多重课税 , 老髦肉铺不堪重负 , 从此一蹶不振 。1945年8月 , 日本投降后 , 国民党又占领抚宁城 , 通货膨胀 , 物价飞涨 , 民不聊生 , 老髦肉铺经营不善 , 一直惨淡经营 , 最后不得不倒闭 。改革开放后 , 王氏后人曾经多次力图重振雄风 , 但是由于制作工艺、经营理念、资金制约、餐饮业竞争激烈等多方面的因素 , 效果仍不理想 。但是 , 老髦肉一直在抚宁人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 并且已经成为一句歇后语了 , 被贵州人民出版社《风物掌故歇后语》一书收录:“抚宁熏猪肉——老髦肉” 。意思是形容一些人干工作慢吞吞的 , 不利索 。因而在抚宁方言中 , “肉”有磨洋工 , 办事效率低的含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