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防治】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生严重且较快的一种玉米病害,重者可引起毁种,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危害较重,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方法吧!
【防治】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防治】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方法】危害症状
玉米褐斑病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 。 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 。
【防治】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发病规律
玉米褐斑病在7、8月份若温度高、湿度大,阴雨日较多时,有利于发病 。 在土壤瘠薄的地块,叶色发黄、病害发生严重,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玉米健壮,叶色深绿,病害较轻甚至不发病 。 一般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生病害,玉米12片叶以后一般不会再发生此病害 。 另外,据调查双亲中含有塘四平头成分玉米品种的易感病,如沈单16号、陕单911、豫玉26等 。
【防治】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农业防治
1、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 。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 。 栽植密度适当稀植(大穗品种3500株/亩,耐密品种也不超过5000株/亩),提高田间通透性 。
2、施足底肥,适时追肥,一般应在玉米4~5叶期追施苗肥,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10~15公斤/亩,发现病害,应立即追肥,注意氮、磷、钾肥搭配 。 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时追肥、中耕锄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
【防治】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药剂防治
1、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667平方米用25%的粉锈宁1000倍液或25%戊唑醇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 。
2、及时防治: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25%的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或用防治真菌类药剂进行喷洒 。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磷酸二铵水溶液(原文的尿素和后面追施速效氮肥是矛盾的)、蓝色晶典多元微肥、壮汉液肥等,结合追施速效肥料,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且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 。 根据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左右,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