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跳水是谁写的,《跳水》课文原文( 三 )


从90年代中期开始 , 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 , 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 。 这在《哈泽—穆拉特》等作品中有所反映 。 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 , 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 至此又因《复活》的发表 , 指责他反对上帝 , 不信来世 , 于1901年以俄国东正教至圣宗教院的名义革除他的教籍 。 这个决定引起举世的抗议 , 托尔斯泰却处之泰然 。 同年他因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而写《致沙皇及其助手们》一文;次年致函尼古拉二世要求给人民自由并废除土地私有制;1904年撰文反对日俄战争 。 他同情革命者 , 也曾对革命的到来表示欢迎 , 但却不了解并回避1905年革命 。 而在革命失败后 , 他又反对沙皇政府残酷杀害革命者 , 写出《我不能沉默》一文 。
托尔斯泰在世界观激变后 , 于1882年和1884年曾一再想离家出走 。 这种意图在他80至90年代的创作中颇多反映 。 在他生前的最后几年 , 他意识到农民的觉醒 , 因自己同他们的思想情绪有距离而不免悲观失望;对自己的地主庄园生活方式不符合信念又很感不安 。 他的信徒托尔斯泰主义者和他的夫人之间的纠纷更使他深以为苦 。 最后 , 他于1910年11月10日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 。 在途中患肺炎 , 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 。 遵照他的遗言 , 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 。 坟上没有树立墓碑和十字架 。

托尔斯泰的创作 ,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1851~1862) 这是他的探索、实验和成长的时期 。 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在发展和变化 , 个别作品带有模仿的痕迹 。 他后来作品中的一些基调和特色也已初具雏型 。
托尔斯泰早在1847年起开始写日记 , 以后一直坚持到晚年 。 大量的日记和书信 , 几乎占他的文学遗产的二分之一 。 日记是他朝夕反省和不断进行探索的心灵的纪录 , 也是锻炼写作、通过自身研究人的内心生活秘密的手段 。 象《昨天的故事》(1851)那样的早期作品 , 就是由日记扩充和艺术加工而成的 。
托尔斯泰的许多作品带有自传性质 , 这首先见于最早发表的作品、在高加索写成的中篇小说《童年》(1851~1852)以及后来陆续发表的《少年》(1852~1854)和《青年》(1855~1857)(据他的构思还要写最后一部《青春》 , 构成长篇小说《四个发展时期》 , 但没有写成) 。 这个三部曲表现主人公如何在周围环境影响下成长 。 他不满自己 , 醉心于反省和自我分析 , 追求道德完善 。 作品洋溢着贵族庄园生活的牧歌情调 , 但也表现了一定的民主倾向 , 尽管作家晚年说这是不真诚的 。 同一时期创作的《袭击》(1853)、《伐林》(1853~1855)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军事小说 , 是根据作者亲身经历和见闻写成的 。 这些作品克服俄国文学中战争描写的虚假的浪漫主义倾向 , 表现流血和死亡的真实场面 , 描写普通士兵和军官的朴素但却悲壮的真正爱国主义 , 揭示贵族军官的虚荣心和装腔作势 。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的托尔斯泰才华的两个特点:“心灵的辩证法”(即写心理的过程)和道德感情的纯洁 , 主要就是根据上述作品概括出来的 。
从他的心灵探索和精神面貌发展的线索来说 , 继三部曲之后的是:《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 , 探索在农奴制下通过改善农民生活以协调地主和农民的关系的道路 。 这也是他亲自观察所得 , 因此能够“钻到农民的心灵中去”(车尔尼雪夫斯基语) 。 《家庭幸福》(1858~1859) , 有他同瓦·弗·阿尔谢尼耶娃爱情关系的反映 , 但也表现了他当时逃避现实、追求与世隔绝的家庭“幸福小天地”的幻想 。 他很快就否定了这篇作品 。 《哥萨克》(1853~1863 , 这是原计划中的上半部 , 下半部没有写成) , 表达了作家要脱离自己环境、走“平民化”道路的初步尝试 。 主人公奥列宁厌弃上流社会的空虚和虚伪 , 在奇伟的大自然和纯朴的哥萨克中间 , 认识到幸福的真谛在于爱和自我牺牲 , 为别人而生活 , 但他未能摆脱贵族的习性 , 这幻想以破灭告终 。 这个“出走”的主题后来不断出现在作家晚年的作品中 。 在艺术上 , 《哥萨克》开始从心理的细致刻画转向客观地广泛描写现实生活的史诗画面 , 为创作《战争与和平》作了准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