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跳水是谁写的,《跳水》课文原文( 二 )


1856年夏至1857年冬 , 托尔斯泰曾一度倾心于邻近的瓦·弗·阿尔谢尼耶娃 , 此后又为婚事作了多次努力 , 但都没有成功 。 1862年9月 , 他同御医、八品文官安·叶·别尔斯的女儿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结婚 。 在他一生中 , 他的夫人不仅为他操持家务 , 治理产业 , 而且为他誊写手稿 , 例如《战争与和平》就抄过多次 。 但她未能摆脱世俗偏见 , 过多为家庭和子女利益着想 , 不能理解世界观激变后托尔斯泰的思想 。 夫妻的不和造成家庭悲剧 。
新婚之后 , 革命形势逐渐转入低潮 , 他也逐渐克服了思想上的危机 。 他脱离社交 , 安居庄园 , 购置产业 , 过着俭朴、宁静、和睦而幸福的生活 。 从1863年起他以6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 。 这段时间的较重要的事件是1866年他出席军事法庭为士兵希布宁辩护 。 希布宁因不堪军官的虐待打了军官的耳光 , 虽经托尔斯泰为之奔走 , 终被枪决 。 这一事件使他开始形成反对法庭和死刑的看法 。
托尔斯泰的心灵的宁静与和谐没有保持多久 。 1869年9月因事途经阿尔扎马斯 , 深夜在旅馆中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忧愁和恐怖 。 这就是所谓“阿尔扎马斯的恐怖” 。 在这前后 , 他在致友人书信里谈到自己近来等待死亡的阴郁心情 。 1868年秋至1869年夏 , 他对叔本华哲学发生兴趣 , 一度受到影响 。 从70年代初起 , “乡村俄国一切‘旧基础’……的破坏”的加剧 , “到民间去”等社会运动的兴起 , 使他开始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 。 他惶惶不安 , 怀疑生存的目的和意义 , 因自己所处的贵族寄生生活的“可怕地位”深感苦恼 , 不知“该怎么办” 。 他研读各种哲学和宗教书籍 , 不能找到答案 。 他甚至藏起绳子 , 不带猎枪 , 生怕为了求得解脱而自杀 。 这些思想情绪在当时创作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到鲜明的反映 。 此后 , 他访晤神父、主教、修道士和隐修士 , 并结识农民、独立教徒康·修塔耶夫 。 他终于完全否定了官办教会 , 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 , 最后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 , 弃绝本阶级 , 完成了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 , 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 。 在《忏悔录》(1879~1880) 和《我的信仰是什么?》(1882~1884)等论文里 , 他广泛阐述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 , 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 , 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 。 然而 , 他却反对暴力革命 , 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 , 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 这是因为他不仅反映了农民对统治阶级的仇恨和愤怒 , 也接受了他们因政治上不成熟而产生的不以暴力抵抗邪恶的思想 。 列宁剖析这种惊人的矛盾说:“作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 , 托尔斯泰是可笑的……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 , 托尔斯泰是伟大的 。 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 , 因为他的全部观点 , 总的说来 , 恰恰表现了我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 , 的确是一面反映农民在我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 。 ”
从此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 , 不时从事体力劳动 , 自己耕地、缝鞋 , 为农民盖房子 , 摒绝奢侈 , 持斋吃素 。 他也改变了文艺观 , 指斥自己过去的艺术作品包括《战争与和平》等巨著为“老爷式的游戏” , 并把创作重点转移到论文和政论上去 , 以直接宣传自己的社会、哲学、宗教观点 , 揭露地主资产阶级社会的各种罪恶 。 当时写的剧本、中短篇小说以及民间故事 , 同样为了这一目的 。 他还从事广泛的社会活动:1881年因子女求学全家迁居莫斯科 , 他访问贫民窟 , 参加1882年莫斯科人口调查 , 深入了解城市下层生活;1881年他上书亚历山大三世 , 请求赦免行刺亚历山大二世的革命者;1884年由其信徒和友人弗·契尔特科夫等创办“媒介”出版社 , 以印行接近托尔斯泰学说的书籍;1891年给《俄国新闻》和《新时代》编辑部写信 , 声明放弃1881年后自己写的作品的版权;1891至1893年和1898年 , 先后组织赈济梁赞省和图拉省受灾农民的活动;他还努力维护受官方教会迫害的莫洛康教徒和杜霍包尔教徒 , 并在1898年决定将《复活》的全部稿费资助杜霍包尔教徒移居加拿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