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要有目标,但是不要为了目标而生活

时间的指针,在鞭炮声中指向了壬寅虎年,米易温暖的阳光晒得人暖洋洋,时而丝丝凉风拂过,让人神清气爽,仰头便是天空,白云在天蓝的空中自由自在在地漫游……
身心都放松了下来,空空如也 。 呼吸自然平稳,没有悲喜,「生活一定要有目标吗」?忽然有了这样的意识 。
于是,闭上眼睛,去寻找答案 。
生活要有目标,但是不要为了目标而生活
往事历历在目,记得有一次去蒙顶山,远远地看见山顶那边有一亭子,心想可以登高望远、那边风景独好 。 于是快马加鞭地奔之而去,对于一路的风景匆匆一憋,可是等到了那里,却发现「不过如此」,亭子也是一座危楼、不允许上楼 。
所以,自那时起,我便认为:生活要有目标,但是不要为了目标而生活 。 就像那风景,未必是理想的或超预期的,到了,见了,也没有什么特别,甚至可能是「危楼」这样的遗憾与美中不足 。
对此,苏东坡先生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
生活要有目标,但是不要为了目标而生活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
——宋代苏轼《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 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
【生活要有目标,但是不要为了目标而生活】从诗句中,似乎感觉到东坡先生对庐山风景和钱塘江潮慕名已久,魂牵梦萦 。 似乎,如果不能身临庐山之境、一赏烟雨迷濠之奇,如果不能目睹钱塘江潮,一看它万马奔腾,势撼山岳之壮,真是千般遗憾,辜负此生 。
仿佛心有千千结,难以消解 。
生活要有目标,但是不要为了目标而生活
可是,他后来出任杭州刺史,攀登庐山,饱览了庐山的烟雨,欣赏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潮,却发现过去的倾慕,不过是冲动妄念、并无惊奇,不过如此 。
客观美景究竟是旷世稀有还是平淡无奇,也不过是受自的主观意识所驱动 。 烟雨的聚散飘忽,江潮的自来自去,似乎不再那么激烈澎湃,撩拨人心,一切不过是风幡不动心妄动 。 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 不过如此 。
所以,「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 我们知道这是苏轼最后写的一首诗,是给他儿子的 。 在经历过宦海风涛,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坎坷之后,心的顿悟,菩提心起,看清自己的妄念 。
生活要有目标,但是不要为了目标而生活
生活中,有多少「庐山烟雨」、「浙江潮」呢?我们是否都在妄念驱使下,为此目标而生活,错过了当下的许多许多,到头来才觉自己可笑、甚至怅然若失,不过如此却如此执著……
生活要有目标,但是不要为了目标而生活 。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对自己的目标有要求,而不是降低标准、盲目从众 。
这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每年腊月都会腌制各种泡菜 。 这天,收了许多大头菜,老人家拿着擦板就擦丝,年轻人则要用刀切丝,因为这两种切法,大头菜呈现的形状与口感是完全不同的,刀切虽然麻烦,但是均匀的四方细丝、平整通透、不仅好看又有嚼劲儿 。 擦板刨出来的就没有这样的品质了 。
老人家不懂,还极不耐烦地说,「我们都是这样刨的,你来切嘛」!
生活要有目标,但是不要为了目标而生活
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就是认知 。 像是这样的鸡毛蒜皮在生活中很多,许多人也只是从众的认知和行动 。 并且,很少愿意用高标准要求和改变自己 。 所以,金字塔的「二八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不是别人打败了我们,而是低认知、低标准的必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