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知识|小孩脑积水有哪些症状,小孩脑积水是什么样子的


宝宝脑积水的初期表现是什么? 脑积水的“水”是指大脑组织分泌的脑脊液 , 正常状态下的脑脊液对大脑的保护和生理功能的行使都有重要作用 , 脑脊液的量若超过正常范围就形成“积水”了 。
第一 , 对于婴幼儿来讲 , 颅内压增高是其典型的症状 。 由于婴幼儿骨缝未闭合 , 虽然病儿颅内压逐渐增加 , 但颅缝随之扩大 , 因此颅内压增高症状得以代偿 , 故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 仅在脑积水进展迅速者发生 。 随着颅内压增高 , 晚期则出现锥体束征、痉挛性瘫痪、去脑强直、眼底视神经萎缩和视力减退、表情呆滞、智力迟钝 , 脑积水未期常变成白痴 。
第二 , 头围增大 。 常在产时或产后不久出现 , 大多数在生后数周或数月开始头围呈进行性扩展 。 患儿颈因头重而不能直立 。
第三 , 卤门增宽 。 主要表现为前囱增宽 , 张力增高 , 部分患儿后囱或侧囱亦可裂开 , 严重者颅缝哆开 , 颅骨变薄 。 叩打前囱附近颅盖骨有破壶音 。
第四 , 落日眼征 。 由于颅内压增高系双眼上视受限 , 两眼球下转 , 眼球下半部沉落到下眼险下方(落日眼征) , 此为重要的体征 。 如脑积水静止 , 每一个好转的征象 , 也是两眼球下沉开始改善 。
刚刚出生的小孩 , 如果有脑积水 , 是什么症状 临床见症并不一致 , 与病理变化出现的年龄、病理的轻重、病程的长短有关 。 胎儿先天性脑积水多致死胎 , 出生以后脑积水可能在任何年龄出现 , 多数于生后6个月出现 。 年龄小的患者颅缝未接合 , 头颅容易扩大 , 故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较少 。 脑积水主要表现为婴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后头颅快速、进行性增大 。 正常婴儿在最早六个月头围增加每月1.2-1.3cm , 本症则为其2-3倍 , 头颅呈圆形 , 额部前突 , 头穹窿部异常增大 , 前囟扩大隆起 , 颅缝分离 , 颅骨变薄 , 甚至透明 , 叩诊可出现“破壶声”(maceen)征 。 颞额部呈现怒张的静脉 , 眼球下旋 , 上巩膜时常暴露(日落征) 。 病婴精神萎靡 , 头部不能抬起 , 严重者可伴有大脑功能障碍 , 表现为癫痫、视力及嗅觉障碍、眼球震颤、斜视、肢体瘫痪及智能障碍等 。 由于婴儿头颅呈代偿性增大 , 因此 , 头痛、呕吐及视神经乳头水肿均不明显 。
脑积水的危害
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 , 脑重量虽只占全身重量的
2%
, 但其血液占全身血循环的
15%
, 脑氧耗量成人为全身耗氧量的
20%
, 儿童达
40%
, 脑组织又是一个丰液体器官 , 水分占
80%
, 一旦水、电解质在脑组织中病理蓄积即造成脑积水
,
直接危害生命中枢 , 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
脑积水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 临床各种无不涉及 , 常见有颅内炎症 , 脑血管 , 脑外伤 , 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神经毒素 , 缺氧水和电解质紊乱 , 酸中毒 , 肝肾功能衰竭等都可通过不同机制造成液体在脑组织内积聚而成 。
①会导致智能障碍 。 可仅有轻度记忆力及计算力减退 , 常伴有迟钝、淡漠、缄默等 。 重者可呈痴呆 。 少数可有激动、易怒、哭笑无常、幻觉、谵妄等 。
②会导致行动障碍 。 常在精神症状出现后逐渐开始 , 有起步困难 , 行走缓慢不稳 。 肌张力和腱反射常增高 , 反射阳性 。 有时呈现轻偏瘫 。
③尿便障碍 。 尿便频繁、失禁或困难 , 有时仅在晚期出现 。
此外 , 尚可有眩晕、一过性意识障碍、眼球震颤、帕鑫森综合征等 。
脑积水的孩子一般有些什么症状表现出来呢? 婴幼儿先天性脑积水多在出生后数周头颅开始增大 , 一般经3~5个月方逐渐发现 , 也有出生时头颅即增大者 。 临床特别是因颅内压增高引起头颅进行性的异常增大 , 与周身发育不成比例 。 额部向前突出、眶顶受压向下 , 双眼球下视 , 眼球向下转 , 致巩膜上部露白 , 前囟扩大且张力增加 , 其它囟门也可扩大 , 颅骨骨缝分离 , 头皮静脉扩张 。 头颅叩诊呈“破壶音” 。 婴幼儿骨缝未闭 , 颅内压增高时 , 头颅可以发生代偿性扩大 , 故在早期颅内压增高症状可以不明显 。 但脑积水严重 , 进展较快时 , 亦可出现 , 其症状为反复呕吐 。 脑退行性变 , 脑发育障碍 , 四肢中枢性瘫痪 , 尤以下肢为重 , 常有智力改变和发育障碍 。 视神经受压萎缩 , 可致失明 。 眼球震颤 , 惊厥亦较常见 。 还常并发身体其它部位畸形 。 少数病例 , 脑积水在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可自行停止 , 头颅不再继续增大 , 颅内压亦不高 , 成为“静止性脑积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