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缺水易积毒?饮料代水让你身体加速脱水 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是指水和钠同时丧失 , 但缺水多于缺钠 , 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 , 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 当缺水多于缺钠时 , 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 ,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 , 尿量减少 。 醛固酮分泌增加 , 钠和水的再吸收增加 , 以维持血容量 。 如继续缺水 , 细胞外液渗透压进一步增高 , 细胞内液移向细胞外 , 最终是细胞内缺水的程度超过细胞外液缺水的程度 , 脑细胞缺水将引起脑功能障碍 。
治疗方法为祛除病因 , 使患者不再失液 , 补充已丧失的液体 。 能口服尽量口服 , 不能口服可静脉输注5%葡萄糖或低渗盐水溶液 。 补充已丧失液体量的估算方法是根据临床表现估计缺水程度 。 预防措施应注意上述病人积极的补液 , 在补液的同时应注意电解质的补充 , 可减避免造成本病 。
高渗性脱水的病因主要有:
一、摄入水量不足(35%):
如外伤、昏迷、食管疾病的吞咽困难 , 不能进食 , 危重病人给水不足 , 鼻饲高渗饮食或输注大量高渗盐水溶液等 。 主要见于以下情况:
1、不能或不会饮水:如口腔、咽及食管疾患、频繁呕吐的患者、昏迷病人或极度衰弱的病人等 。
2、渴感障碍:下丘脑病变可损害口渴中枢 , 部分脑血管意外病人也会丧失渴感 。
3、水源断绝:如沙漠迷路、海上失事等 。
以上情况下 , 又通过皮肤和呼吸的不断不感性蒸发水 , 引起失水多于失钠 , 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
二、水丧失过多(35%):
未及时补充 , 如高热、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气管切开、胸腹手术时内脏长时间暴露、糖尿病昏迷等 。 包括单纯失水和失水多于失钠 , 即丧失低渗性液体两种情况 。
1、单纯失水:有经皮肤、呼吸失水和经肾失水 。 前者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过度通气使不感蒸发量加强 , 后者见于中枢性尿崩症时ADH产生和释放不足以及肾性尿崩症时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ADH的反应缺乏 , 故肾排出大量水分 。 由于此种失水发生在肾单位的最远端 , 在此部分前钠离子已大部分被重吸收 , 因此病人每天可排出10~15L的稀释尿而其中只含几个mmol的钠 。
2、失水多于失钠:首先经胃肠道丧失含钠低的消化液 , 主要见于部分婴幼儿水样便腹泻 , 粪便钠浓度在60 mmol /L以下 。 其次见于大汗淋漓时丢失低渗性液体 , 常在高温环境中发生 。 另外在反复静脉注射高渗物质(如甘露醇、尿素和高渗葡萄糖)时 , 可因肾小管液渗透压增高而引起渗透性利尿发生失水多于失钠 。
三、其他因素(15%):人体的差异等问题 。
在安静的流动中 , 水为我们带来了强大的生命能量 , 即便这一切发生得如此悄无声息 。 作为身体需要的第一营养成分 , 水溶解所有的矿物质、蛋白质、淀粉和其他可溶性物质 , 如同血液般将这些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
水对身体的作用如此之大 , 但你真的懂得如何喝水吗?
身体缺水的危害
1、肠道排毒不畅
身体缺水容易导致消化液不足 , 影响食物的吸收与消化 , 人体消化需要大量水分 , 如果缺水的话 , 则需要从其他器官吸收 , 引发其他脏器干燥 , 食物容易在肠道内聚集 , 导致身体衰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