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好时节 药膳帮你忙

药膳在中国源远流长,各种冬季养生药膳有助于增强体质,抵御寒冬,还能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 历来就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 。 将中药材与烹饪原料结合,烹制成可口菜肴,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起到治病养身的作用 。
中医专家详解冬季进补三原则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 少食咸味食品,防肾水过旺多吃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
“中医认为,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因此要养精蓄锐 。 ”贵阳中医学院一附院刘维琴主任医师指出,我们在为生活奔波之余,一定不要让健康透支 。 为健康储蓄,就得从滋补养生开始 。 “冬季养生正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 。 ”
刘维琴援引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观点: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 。 这正是药膳的概念,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美食 。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
贵州冬季湿度很大,在冬季低温潮湿的情况下,人的机体更易受寒冷的损害,更易诱发各种疾病 。 刘医师建议,对这些疾病在加强防治的同时,不妨以食疗来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
按照中医观点,冬季养生应遵循“秋冬养阴”、“养肾防寒”、“元忧平阳”的原则,饮食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 。
刘维琴建议,可以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如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 。 同时,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 。 因为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等 。 而常用的药品作料有虫草、枸杞子、百合、红枣、栗子、党参等 。
刘维琴提醒,冬季进补要根据各人的体质不同,对症下药 。 根据虚的程度不同,要选择合适的补品 。 对于身体不是太虚弱的人,其实只需要日常中适当增加普通的对症药膳即可,没有必要大补特补 。 补过头,就适得其反了 。
药膳进补药材选择有讲究
近年来,冬季药膳进补渐成潮流,但是,如果在选择药材时大意,误选了有毒性的药材,有可能造成食物中毒 。 特别是民间流行的一些药膳配方,其中暗含风险,市民在采用时,一定要多加小心 。
中医专家提醒,实际上,卫生部曾公布过87种药食两用的材料,如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陈皮等,这类材料较为安全,可以放心食用 。 其中,石斛需要提供可使用证明 。
同时,卫生部还公布了保健食品禁用的药材,这些药材,大家在配制药膳时,不要选用 。
保健食品禁用的药材包括: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利、夹竹桃、朱砂、米壳(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草乌、香加皮(杠柳皮)、骆驼蓬、鬼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磺、雄黄、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 。
除此之外,如当归、蜂胶等既没有进入药食两用材料名录,也未进入保健食品禁用药材名录的药材,如需使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采购 。
还需要注意的是,中药与食物也存在诸多搭配禁忌,比如猪血忌地黄、何首乌;鲤鱼忌朱砂;萝卜忌地黄、何首乌;狗肉忌杏仁,大家在烹制药膳时,也应多作了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