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提高肉羊质量 继“洗药澡蒸桑拿”后再探育种新技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甘肃提高肉羊质量 继“洗药澡蒸桑拿”后再探育种新技术
近年来, 甘肃“羊专家”优化本地羊品种, 推动肉羊种质资源创新, 促进肉羊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 (资料图)甘肃农业大学供图
中新网兰州4月20日电 (采访人员 刘玉桃)近日, 一批拥有“国际范”的优质肉羊正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等待出栏 。 甘肃农业大学副研究员、甘肃省引才引智基地负责人李少斌介绍说, 这批待出栏的羊是甘肃农业大学与新西兰林肯大学合作, 应用联合研发的现代分子育种技术选育出的适于甘肃省高寒牧区饲养的改良型细毛羊 。 通过国际合作提高种质对肉羊生产的贡献率, 解决肉羊良种化程度低、生产性能低等问题 。
随着政府、企业引导支持, 甘肃肉羊产业迅速成长, 形成“漫山遍野种草、千家万户养羊”以及专业合作社和大型规模养殖场共同发展的生产格局, 羊产业成为农户重要收入来源的同时, 也逐渐到了“成长瓶颈期”, 无专门化肉羊品种, 良种化程度和产品市场竞争力较低等问题, 限制了肉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
甘肃提高肉羊质量 继“洗药澡蒸桑拿”后再探育种新技术
甘肃“羊专家”在天祝县开展肉羊防疫和生长观测工作 。 (资料图) 甘肃农业大学供图
甘肃是中国重要优质牛羊肉生产基地, 其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特点与天然水草造就了羊肉独特的醇香, 具有无腥无膻、不肥不腻、软硬适中、鲜美可口的品质, 可煮可焖、可炒可烤, 如东乡手抓、陇西腊羊肉、庆阳清汤羊肉、平凉羊肉泡馍、夏河蹄筋, 这些舌尖上的美味将狭长的甘肃统一成一种味道, 一种狂野的“甘肃羊”味道 。
作为养羊大省的甘肃, 从最早粗放式养殖, 到后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羊产业一直以来都离不开科技加持 。
起初, 针对分散的养殖户, 科技人员深入一线“手把手”相教, 提升农户养殖技术, 改变落后饲养方式 。 此外, 普及防疫知识, 给羊儿们“洗药澡、蒸桑拿、建新房”等, 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 加强养殖场疫病防治 。 到后来, 探索育种技术, 引进和培育优质品种 。
甘肃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肉羊产业是甘肃优势特色产业, 对肉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是推动肉羊种业安全、羊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
据甘肃省科技厅披露, 目前, 甘肃在发展肉羊产业中存在着无专门化肉羊品种, 良种化程度、生产性能以及产品市场竞争力较低等问题, 限制了肉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 引进优质肉羊种质及利用先进选育技术是促进现代肉羊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
甘肃提高肉羊质量 继“洗药澡蒸桑拿”后再探育种新技术
图为航拍镜头下甘肃山丹马场草原上的羊群 。 (资料图) 杨艳敏 摄
【甘肃提高肉羊质量 继“洗药澡蒸桑拿”后再探育种新技术】良种是羊产业提质的“芯片”, 近年来, 甘肃借助科技东风, 让本地优质肉羊“起飞” 。 甘肃省科技厅瞅准国际市场, 向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取经, 通过引进、交流等方式, 优化本地羊品种, 推动肉羊种质资源创新 。 同时培育了众多从事动物分子育种及肉羊生产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为甘肃肉羊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
2018年, 甘肃引进1000余只澳大利亚种羊, 包括澳洲白、萨福克、杜泊3个品种, 具有生长快、产肉多、肉质好、出毛多及适应性强等优点;2020年, 甘肃又从海外引进种羊山羊和绵羊两大类, 有萨能、吐根堡、阿尔卑斯、陶赛特等品种, 均具有抗寒耐热、繁育率高、适应性强等良种优势 。

推荐阅读